“阴阳均衡”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,这一概念对现代中国企业经营的管理策略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。本文以台湾“经营之神”王永庆的故事为例,向我们展示了王永庆在人格塑型和企业精神培育方面凸显出的“阳儒”之王道,以及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采用的“阴法”之霸术。
顺着王永庆的故事脉络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:他一生的行事风格充分反映出儒家“反求诸己”的人文精神。他从母亲的身教中学到“勤俭朴实”四个字,并且以此作为经营企业的圭臬。在待人处事方面,他表现出的是儒家传统“推己及人”的厚道;在管理企业方面,却将法家管理的精髓发挥到淋漓尽致。他为“阳儒阴法”的策略管理提供了极佳的范例。
从儒家的修养理论来看,“勤俭朴实”反映的正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。“勤”是“尽己之性”,“俭”是“尽物之性”,“朴实”则是“素朴实在”,是“诚”的体现。王永庆正是从“尽己之性”、“尽物之性”、“尽人之性”三个层面来实践儒家智慧的。
“勤俭朴实”是王永庆的座右铭,他在经营企业时也以此自勉,并以此要求员工,从而形成了台塑的企业精神。从王永庆进入塑料业的故事中,可以看到他“尽己”的功夫以及凡事“尽己”的人生态度,他用儒家“格物”的精神,下苦功学习,仅用一年就从塑料工业的门外汉变成此间行家里手。从王永庆对股东利益的保护中,我们看到他的诚。从他的节俭习惯和对细微末节追根究底的作风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的“尽物之性”。
考察台塑建立制度的经过,我们可以说王永庆是用中国法家的“术”在实践儒家的“道”,具体反映在以下五点:第一,不得抄袭。王永庆认为必须要依自己所要走的“道”,探索“万物之始,是非之纪”,来制定规章制度。第二,自行摸索。王永庆认为这样做初期速度比较慢;可是如果用心勤劳,不断求进步,最终必能融会贯通。第三,经营者参与。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对管理所牵涉的繁杂事务逐一深入检讨,点点滴滴累积经验,管理制度才能逐步建立起来。以上两条与韩非子说的“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,治纪以知善败之端”如出一辙。第四,执行单位的参与。各种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各事业单位去执行才能产生效果,这样经营者才能真正做到“虚则知实之情,静则知动者正”。第五,这样建立起来的制度,有钱也买不到。对企业而言,机器设备与技术都买得到,唯独管理制度是有钱买不到的,而这正是韩非子所说的“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,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……”
企业管理中的阴阳均衡也反映在“义利之辨”上。王永庆提倡“义利合一”,展现在其经营哲学上,就是一面采取压迫式的压力管理,一面采取诱导式的奖励管理,以彻底执行管理制度与公司决策。
“尽己之谓忠,推己之谓恕。”王永庆认为,做人应该强者扶助弱者。为此,他在1960年代为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弟读书建立了明志工专,在1970年代中期开办了以中低收入者为对象的长庚纪念医院,还借助环保科技在台湾建立了厨余回收系统,使垃圾变成“黄金”。
王永庆一直认为台塑的管理制度是“公共财”,因此他乐于把多年经营台塑的经验跟大众分享。然而,自他去世后,台塑偏重于在技术层面传授他的管理制度,却忽略了其精神层面的意义。面对王永庆过世后台塑事故频发的困境,台塑管理层也许应该思考如何重振“尽己”的人文精神,来恢复整个组织的“阴阳均衡”。